数字化: 破解共富“密码”

最新信息

数字化: 破解共富“密码”
2023-06-06 08:15:00
安装上“数智大脑”的工厂里,寥寥几人操控数台生产设备,生产全程可控,产量节节攀升。
  这端是山区田间急需技术支援的村民,那端是千里之外科研院所的农技专家,一场“云上”会诊用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引来“远水”、解了“近渴”。
  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共富进程中,“数字化+产业”的多样组合不断拓宽前进路径,汇成一股引人瞩目的重要推动力量。与其密切相关的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以及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则为实现共富提供了模式选择和技术支持,不少地区陆续开启数实融合的探索实践。
  率先获批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早早意识到数字化的重要作用,早在2003年就发布《浙江省推进“两个率先”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加快数字浙江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打造全球电子商务基地”的目标,并将数字“一号工程”列为实施“加快建设数字浙江”战略行动的重要项目之一。此后,数字“一号工程”成为浙江省数字化发展的代名词,并不断得到完善和拓展。
  在2021年6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数字化与共同富裕被同时提及,作为推动产业升级、推进服务均等化等工作的重要手段进行统筹布局。随后印发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就数字化服务共富示范区建设进行细化,提出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建成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系统,并强调实施全民共享数字红利行动,制定消除数字鸿沟的政策机制,保障不同群体更好共享数字红利。
  科学细致的谋划必然带来可观可喜的发展成效:累计培育未来工厂52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601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30家;累计认定未来农场20家、数字农业工厂278家;直播电商、网络零售额规模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数字经济成为浙江建设共富示范区的“金名片”。
  从浙江的实践来看,利用信息技术将各种资源和活动转为数字、将线下活动转移至线上的数字化,为要素流动开辟了通道,为要素分配和投入提供了可量化的参考,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拓展市场空间等方面表现惊人。可以说,数字化既是做大“蛋糕”的手段,亦是分好“蛋糕”的工具。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乡村。就乡村地区而言,依赖数字化开辟出的要素流动通道恰恰有效解决了因要素短缺而造成的发展动力不足问题。如拥有丰富土特产的乡村地区靠着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农村电商,为山货出山、海产入沙漠找到了出口,生产端、消费端的距离在无形中缩短,进一步畅通国内市场大循环。
  在产业链上,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是薄弱环节,数字金融的发展为其畅享普惠金融红利保驾护航。
  202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旨在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建立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机制。该意见提出实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广应用“贷款码”,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差异化细分工作,持续开展首贷户拓展专项行动,深化小微企业贷款授权、授信、尽职免责“三张清单”,扩大融资覆盖面,提升融资便利度。
  不仅如此,依托数字化、推进数实融合还可在实现叠加效应方面发挥作用。在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万物易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文强就“数字赋能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做了生动阐述:贵州的食用菌、辣椒和烟草产业,在阴雨季节,可以利用烟草公司的烤房来加工食用菌和辣椒,通过改造烤烟房,实实在在地解决辣椒、食用菌和其他的粮食作物收获回来之后烘干的问题。“我们做了一个小测算,投入大概六七千万元,但是产生的经济效益和挽回的损失一年能超过30亿元。”他说。
  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数字化的不断进步为实现共富提供了重要而珍贵的机遇,而如何以数字化服务共同富裕这一重要任务仍需各界进一步探索。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数字化: 破解共富“密码”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